十年生死,蒹葭苍茫。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地动山摇,无数鲜活的生命被带走,也带走了无数家庭的希望….
重燃希望 再生育工程暖心援助
在国家卫计委、四川省卫计委号召下,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积极响应,2008年联合各灾区计生部门启动以“公益、援助、亲情、爱心”为主题的“地震中独生子女残亡家庭再生育援助工程”,针对灾区失去孩子的再生育家庭投入百万巨资,提供心理疏导、技术支持、经费援助等服务。
地震发生第二天医院医疗救援队赶赴灾区送去了批物资
医院医疗救援队在地震灾区都江堰
援助活动涵盖了5.12地震的几大重灾区, 300余对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夫妇向医院提出再生育援助申请,医院根据主管部门鉴定结果并对还想生育的育龄夫妇进行医学生育力评估,对150对还可能生育的育龄夫妇提供技术服务,并在经费上予以支持。
2009年,央视记者对我院再生育工程进行跟踪拍摄
中央电视台《人口》栏目一对灾区再生育夫妇在我院就诊的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拍摄。《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都相继报道我院再生育夫妻的再孕之路,称之为“再生育道路上的幸福收获”。
我院再生育工程接诊的首列援助对象——年近50岁的祝建明夫妻,地震中失去了14岁女儿,在院得到了很科学的治疗和细心的照顾。
图为祝建明夫妻俩感谢为其做手术的我院医学顾问田龙教授(同时田龙教授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生殖泌尿外科主任、男科学博士后)。
仁心仁术 技术攻克再生育难题
再生育家庭的情况不同于普通的适龄生育夫妻,就女方而言,大都属于高龄妇女、其中有做过结扎手术、还有长期安环的。盆腔内环境均不容乐观,如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存在由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40岁的张清燕在地震中失去了19岁的女儿,想起女儿就止不住的流泪
男方而言,有些人多年前曾做过输精管结扎手术,由此可能会引起睾丸淤积综合症,进而造成生精功能障碍等,由此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不可忽视的还有患者的精神因素,许多要求再生育的夫妇都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悲伤、恐惧、紧张、成为实现再生育梦想的巨大阻力。
央视拍摄再生育患者接受显微外科手术
我们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用科学系统的诊疗方式,给予这些再生育家庭技术支持。这些技术包括宫腹腔镜联合术、显微外科输卵管、输精管道复通术等。此外,医院还聘请高级心理咨询师对对于符合援助条件的再生育家庭,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让他们从悲伤中走出来,积极面对再生育问题。
2009年,广元领导来我院看望青川再生育患者
新生不止 他们在坚强中重生
截至2014年底,经我院诊治诞生的再生育宝宝已有近百个。这十年来,每一个孩子的出生,给再生育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生命,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康复和痊愈。
40岁的周怀芳,地震中失去了14的儿子,无法从地震丧子之痛与恐惧中走出来,精神恍惚,近160mm的个子瘦到不足80斤,后心理专家建议只有让她再怀一个孩子才能救她。在当时计生干部的推荐下,她也成了我院再生育援助患者的一员。治疗半年,终于好孕,新生命让她获得重生。如今,儿子已上小学。
周怀芳顺利怀孕生子,与丈夫带着满月的儿子来医院报喜
再生育家庭顺利怀孕生子 与医务人员分享幸福
再生育后的张清燕给医院送来锦旗
接受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再生育援助治疗半年后,张清燕便幸运怀孕,后生下了一个可爱、漂亮的女儿,并为自己的女儿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马宇柔。
再生育援助工程,对于在地震中失去子女的他们来说,这样的工程无疑将程度的平复他们的伤痛。
唐志芳带着再生育宝宝来院报喜
青川再生育家庭给医院送来锦旗感恩
2012年,回院参加儿童节活动的再生育宝宝
再生育工程是大爱激发出的爱心工程,需要医疗卫生人员和全社会的爱心和努力。十年来,正是在这样的爱心和努力下,许许多多的受难家庭实现了再生育一个健康孩子、重建幸福家庭的愿望,灾区也实现了从震后废墟到奋进振兴的蜕变。
灾难带给人们难以磨灭的心伤,也激励人们用勇气、关爱和行动抚平伤口,于灾难后重生,在希望中前行。
无论是再生育家庭,还是再生育宝贝,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的爱和关注一直在。相关阅读:十年回望 四川省生殖健康研究中心附属生殖专科医院再生育工程助力震后新生
【申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临床诊疗依据和指南。如因文章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致电028-83335888。】